浅析《阳光普照》的魅力:生命必须要有裂缝_阳光才能照射进来(陽光要有陽光普照)

《阳光普照》是由《大佛普拉斯》的摄影师钟孟虹导演的,台湾新生代演员巫建和与台湾最著名的新生代导演陈以文主演的一部成长剧情片,这部片子与2019年11月1日在台湾上映。连续斩获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等五项大奖,创下了2700万票房佳绩。虽然由于在内地宣传的太少,故而知名度不高,但是依然阻挡不了这部影片的优秀程度,从豆瓣评分高达8.4便可见一斑!
对比陈以文同类题材的《大佛》,《阳光普照》显示的更加真实,没有正能量充斥着全局,不需要打破黑暗迎来光明,因为《阳光普照》这部电影的核心就是让我们直接面对黑暗,无惧黑暗,我们不需要去打破黑暗!
适应它就好,因为阳光与阴影是相互的,缺少了一种,都是灾难。
在我看来,导演想要传递的信息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永远不可能达到某种境界,我们自以为了解对方,但是实际上还是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阳光普照》的主要剧情就是:
平凡的一家人,阿文与琴姐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阿豪阳光温和,如同太阳一样照耀着身边的人,小儿子阿和叛逆,让人失望,阿和被同学黑轮欺负,阿和好友菜头帮阿和出气,砍伤了同学黑轮,最后两个少年被送进少年辅育院。三个少年,导致四个家庭的破碎!
阿和与菜头被关进少管所,黑轮被阿和与菜头看断了手,阿和与同学阿玉早恋,导致高中的女友阿玉怀孕。。。。。。琴姐不顾阿文的反对,将小玉留下来照顾,黑轮伯找阿文求取天价赔偿,阿文不愿承认阿和这个叛逆的小儿子,于是把所有心血都放在了大儿子阿豪的身上。但是,没有人知道温柔善良阳光的阿豪心中也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
《阳光普照》的定义是社会犯罪成长剧情片,但是我认为从严格的意义上而论,这是一部具有深刻意义的教育片!
作为“史上关注度最低一届金马奖”的最佳影片获得者,《阳光普照》绝对是当时的最佳作品之一。这部影片最出彩的地方就在于前文所述的,没有那么多迎合观众的正能量去抗击黑暗,而是教会我们直面黑暗!
如果你的生活只有阳光,没有阴影,那并不是好事。如阿豪一样完美无缺,一辈子没有任何的过错!
唯一的错误就是从楼上跳下去。这部影片的伟大之处在于,每个人都是受害者,每个人都是加害者。每个人都在亏欠着什么,于是最后每个人不得不弥补与偿还!
在毫无遮蔽的阳光之下,阿豪被塑造的完美无缺,成为了父亲阿文心目中最理想的阳光普照的儿子,就如阿和对狱警说的一样,阿豪优秀到一辈子没有犯过任何错,唯一的过错就是从楼上跳了下去。而逼死阿豪的,正是父亲那一本又一本的“把握时光、掌握方向”的笔记本!
我看了很多的影评之后发现,所有人都在关注故事的内容本身的解读。但是我认为这样的一部有意义的影片,单单从“故事内容”来解读,未免太过于单调了,于是我决定换一个角度。从影片的叙事结构、人物成长、教育意义等角度来解读分析本片独有的魅力
叙事结构··平铺直叙的架构之中,加入插叙的手法,让故事增加了可观性与内容饱满度
人物成长··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在不断的让自己变得更好!
雕刻自己的过程很难,但是结局很完 美教育意义··有一种鸟,他自己不会飞,于是他就会生下蛋,然后让小鸟自己去飞,结果小鸟掉下去了
01、叙事结构·通过四个家庭环境入手,展现出每个人都面临不同的问题域困境!
大家都在困境之下挣扎着!从故事的整体来看,对四个不同的家庭的问题与生活情况的展现,主要是为了突出每一个角色都是受害者,从而直击观众的内心。任何观众都可以从四个不同的家庭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在其中。影片每一句台词都深深的打动着我的心
作为影片的影迷而论,在观看后有着久违的心灵与思想的碰撞。虽然看起来每一个人都是不幸的,但是大家都没有错。可是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呢?
1、通过主角一家的“家庭现状”的展示,一开始就贴合了普通人的生活,强烈的代入感让人欲罢不能!
影片开始,导演就把主角一家的形象展示在观众的面前,美满的家庭,严厉的父亲,慈爱的母亲,优秀的大哥,叛逆的主角!
这样的家庭跟大多数人的家都是一样的。但是父亲一直不喜欢阿和,在外面别人问他有几个儿子?他都回答只有一个,因为他压根就不认可自己的小儿子。对于小儿子也是放任不管!电影前期的镜头每一次转换也渲染出这个家庭存在的矛盾关系,看起来略微揪心的感觉。而后面这样的感觉越来越强,不断的吸引着观众想要看到最后的翻转!
不得不说导演这一手吸引力法则玩的漂亮。在对两个儿子的不同的形象展示之后,导演又直接客观的描写了主角的家庭矛盾:和蔼但是尊重父亲的母亲、优秀到可以照亮一切的大哥阿豪,叛逆经常爱闯祸的阿和,严厉而且偏激的父亲。就这样的一家人挤在一起
父亲阿文对小儿子阿和的不信任与排挤,让阿和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在学校打架,在学校外也打架,这也为后面阿和与菜头一起闯祸埋下深刻的伏笔。
在我看来,这部影片最精妙的设计就是在于主角一家的家庭设计,一方面是因为人物设定符合大部分的家庭现状,有一定的代入感。另一方面,就是阿和后面渐渐努力的过程不断的激励人心的同时也让观众有一点担忧,阿和会不会又一次被逮捕。而最后的结局也是大家最想要的,谁知寸草心,父亲也不是完全的无情!
也在默默的守护着阿和!2. 以“阿豪”为载体,映射出如果人生只有阳光,没有阴影,那么是极为压抑的,凸显出正确的价值取向
前面说了,阿和与阿豪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性格,阿和有多叛逆,阿和就有多温和,老爸阿文有多么不认可阿和,就把多少希望给到了阿豪。也正是这样的反差,才映射出真正正确的价值观。
阿豪是不是就是所有父母心目中最好的孩子呢?阳光,温文尔雅,随时随地可以温暖到身边的所有人。
不,不仅仅是父母心目中最想要的孩子,也是所有人都羡慕,都喜欢的完美角色。但是,又有谁知道阿豪的困苦与难处呢?还记得阿豪讲的那个“黑暗版本”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到最后才知道,原来在缸里的,一直都司马光自己啊。
这个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阳,无论纬度高低,每个地方一年中,白天与黑暗的时间各占一半,前几天我去了动物园,那天太阳很大,晒得所有动物都受不了,他们都设法找了一个阴影躲起来,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模糊感觉,我也好希望跟这些动物一样,有一些阴影可以躲起来,但是我环顾四周,不只是这些动物有阴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司马光,都可以找一个有阴影的角落,可是我没有,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24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柔,阳光普照!
阿豪多优秀,优秀到他一辈子没有犯一个错误,唯一的错误就是从楼上跳了下去。为什么这样优秀的人会自寻短见呢?
在我看来:导演想要表达的就是:“阳光”与“阴影”某种程度上都是生活的必须品,缺一不可,就如同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阴阳”,谁也离不开谁
阿豪太完美了,完美到只有阳光而没有阴影。导演用这样的这样的设定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想要通过阿豪,将很多家庭真实的情况展现在大家眼前。一味的把你认为的最好的灌输给孩子,孩子是如你的愿了!
但是他是否可以承受呢?
其实阿和才是我们最应该值得注意的,阴影与阳光通存,稍加引导,必有所成!
导演在阿豪这一段之上,将剧情推动的有理有据,毫无突兀,凸显出家庭生活的正确价值取向!02、以人物成长的角度,从“阿和”与“菜头”两种全然不同的成长选择,让 影片的内容更加饱满,让人记忆犹新
在我看来,“菜头”与“阿和”这两个不同的角色,出狱之后选择的不同的道路,可以看着是人生的两条不同选择的过程,而导演为了让这个过程更加有说服力,于是安排了两个角色来描绘,形成鲜明的对比。
1、女友与孩子的到来成为阿和反转的契机,让阿和意识到现实,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阿和刚刚入狱,这边女友就到来了,让阿和一下子从被家人反感,孑然一身的状态,变得有一定的意义与追求。这也是为什么阿和的性格,却可以表现优异,提前出狱的原因。与此同时,也正是因为妻子与儿子的到来,让阿和意识到自己困境与不得不改变的现实。
于是出来之后,阿和没有选择继续混日子,而且找了两份工作,白天去洗车店洗车,晚上去便利店买零售品。也是因为阿玉,他明白了什么是一个家,因为自己回来,父亲阿文已经有二十多天没有回家了。就像孩子与阿玉不能失去他一样,母亲不能失去父亲,于是选择自己搬出去住。这样的转变,也让父亲重新接受了这个儿子。
在我看来,阿玉与孩子的到来深深的刺痛了阿和的心,这也许是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无能为力,认识到自己之前的错误行为。如果不是因为有了这份牵挂,他不会成长的如此之快。
2、家庭的破碎、兄弟的逃避、没有牵挂的菜头,选择了完全错误的路
几年后,当阿和与阿玉已经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昔日的兄弟菜头也出来了。菜头出来后第一时间找到了阿和,他不怪阿和没有帮他说话,他只是生气,当年是为了帮阿和才坐的牢,而阿和出狱后一直都在逃避他,连去看上他一眼都不愿意。
而且自己的奶奶因为孤独一人,被赶到了养老中心,他们家的房子也被霸占。阿和一家也没有说帮助一下。一切的悲痛都在菜头的身上发生,也正是这些打击让菜头选择了一条不归之路。最后有了一个悲凉的结局。
没有家人的引导,没有妻儿的牵挂,兄弟阿文也在躲避他,失去了一切的菜头,只有一条路走到黑
有人说菜头是天生的罪犯,读书时就敢砍伤同学。出狱之后的菜头更是什么都在做。他完完全全就是阴影的化身,真的如此吗?
还记得菜头为什么要下车抽烟吗?因为第一次菜头在车上抽烟,导致车上残留的烟味。阿和被老板臭骂一顿。为了避免阿和被再一次骂,才下车抽烟,于是被想要保护儿子的阿文开车撞死在油菜地里。
在我看来,导演精心安排的菜头,绝对不只是让我们看到一个“坏人”,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引起观众的共鸣。因为菜头也是可以跟主角一样的,只要有一个人愿意帮助他,引导他走上正确道路的人,就不会是这样的结局。失去了一切的菜头只有阴影。
而主人公阿和,在出狱之后,有妻子阿玉,有家人的帮助。最后成为了一个有担当的人。导演将“菜头”与“阿文”截然相反的形象与结局展现出来,给观众留下来不可磨灭的印象。原来,成就一个人与毁掉一个人,都是如此容易!
每个人都是可以成为“好人”,只是,有的人,没有人愿意给他阳光罢了。03、多重情节的设定,巧妙的加深了影片的对人的哲思,将一个真实正确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每个人把自己带入进去。
在我看来,导演为了让人物的形象更加突出,剧情更加具有客观性,所以安排了很多隐喻来加深故事背后的思考。其中父亲阿和与母亲琴姐就是两个最重要的细节隐喻。
1、“琴姐”的一视同仁成为了阿和变好的契机,让观众产生共情
影片之中导演一共安排了“琴姐”三次的重要位置,在影片的前半段让阿和没有被阴影吞噬,而后半段更是将剧情推到了所有人心满意足的地步。让所有人终于把累积许久的心里压抑给释放了出来。
第一次“琴姐”的重要位置,阿和入狱之后,阿玉到来,本来阿文是不接受阿玉的,是琴姐亦如反顾的接待下来阿玉,而且让阿玉与阿和结婚,不但收留了阿玉母子二人,更是为阿和快速出狱埋下伏笔,也为后期阿和与阿文解开心结做下了一定的铺垫。可以说没有“琴姐”,阿和就不会有妻儿,不会有牵挂,更会让阿文与阿和的父子关系推到破裂的极致。正是有她的存在,才有着后面的一切剧情。
第二次“琴姐”的重要位置在于,阿和出狱后,因为阿和与阿玉搬出去自己住,阿玉需要带着孩子,而阿和仅仅凭着两份工作,维持生计有一定的难处。所以“琴姐”提议,自己跟阿玉一起开一家美容院,这样可以缓解阿和家的情况。也正是因为这一段,让阿文与阿和父亲之间的联系变得深刻起来,父亲是在乎这个儿子的,那怕只有一点点。
第三次琴姐最重要的位置,就是在山顶之上,琴姐问阿文,这么多年,你为阿和做过什么啊?阿文才一一坦白,原来,从阿和搬出去后,阿文就一直默默的守护着儿子,也正是父亲阿文为了保护阿和,而干掉了菜头。从这一刻开始,父亲阿文的形象才高大起来。如果没有琴姐引出这一段的话。只怕所有的观众都会觉得压抑吧?这是什么样的父亲啊?
在我看来,“琴姐”是剧情重要的转折点,如果不是琴姐三次引出剧情,阿和只怕还是一个混混,完全没有重新开始的勇气。虽然看起来琴姐的戏份不多,但是每一次出场,都带动着剧情的发展,让一些剧情变得合情合理。将失败的阿和重新塑造成才。我想,这应该就是导演想要表达的意义吧?就算孩子深陷黑暗,只要父母有一个不放弃,最后都可以让阳光普照在孩子的身上
2、阿豪与菜头的结局早已注定,突出人生的正确价值观,映射真实世界
这部剧最大的困惑就是为什么阿豪要跳楼?如果不跳楼的话,那这一家四口应该多么的幸福啊。但是实际上,阿豪的结局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生活之中只有阳光,父亲阿文把一切寄予在他的身上,完全没有回头的余地,他的人生之中只有阳光,没有一丁点的阴影,家庭、学校带给他的只有无限的压力。阳光普照、完美无缺!
圣人都做不到,阿豪又怎么可能能够承受得住压力呢?还有就是菜头,他是一个完全与阿豪相反的角色,没有父母,故而叛逆,因为只有阿文一个兄弟,所以讲义气,但是他的生活之中只有阴影,尤其是出狱之后奶奶被赶去了养老院。
菜头与阿豪相反的是,阿豪想要找一处阴影之地躲避阳光,而菜头想要人给他阳光,这也是为什么菜头几次找阿文的原因,因为他只剩下一个兄弟可以给他阳光,那就是阿和,可惜阿和一直在躲避他,不希望菜头打扰他的平静生活。菜头最后的结局一开始就已经注定
在我看来,阿和是“阿豪”与“菜头”的结局是一开始就注定的,这样正是导演想要表达的感悟,生活不能阳光普照,也不能只有阴影,就如同阴阳一般,缺一不可,承载着希望的阳光普照的人,他难以承受压力。而只有阴影的“坏人”,也许你只是稍加引导,一个堕落者就会重获新生。这就是真实的生活,正确的现实。
总结一下: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虽然号称剧情片,但是其本质是一部具有深刻意义的教育片,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剧情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人物的所有情绪都可以找到来源,也能找到自己的依靠。难过的事情总会过去,也会被遗忘,反正人生就是风风雨雨。所以要紧握手中的方向盘,即使走错了,也能回到正轨上。
如果我仅仅只是从电影的剧情或者故事内容上去解读这部电影,未免浅薄了些,因为这是一部伟大的教育片,引导人们走向正确的路,如何引导别人走正确的路!
所以本文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展现这部著作的独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