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新华区王飞:奋战“疫”线46天的后勤兵(環衛中轉站疫情)

随着复工复产,新华区环卫局既要全力以赴坚决保障辖区卫生质量,又要积极推进环卫设施重点项目的升级造。“由于辖区许多中转站内的配套设施与发电厂卸料设备不匹配,原计划今年1月份升级改造的凌云路塞纳城等3座中转站因疫情工期耽误一个多月,如不及时推进,一旦市发电厂正式投产,辖区每天将有100吨左右的垃圾滞留,那后果不可想象”。作为主抓后勤保障的王飞比以前更忙了,从1月23日起,他便来回往返奔波于临近各县区、执勤点、中转站、公厕,多渠道保障抗疫环卫一线的口罩、消杀物品、环卫设施、作业车辆正常供给......到3月9日他已在环卫一线和后勤保障之间连续奋战了46天。
攻坚克难 保障一线
“公共卫生是疫情防控的关键,道路保洁、垃圾清运、公厕管理工作更是马虎不得。”他深知防控物资配备到位才能使一线环卫工人放心地去工作,自1月25日新华区正式启动公共安全一级响应以来,公共卫生区域消毒和环卫职工作业安全防护成了环卫管理最关键的工作。面对每天辖区25座中转站、47公厕、26台作业车辆每天高频次消杀和防护,这样的大量消耗让本来紧缺的消杀物质更加紧俏。在当时市场紧缺、正常采购无门的情况下,他每天奔波,多方打听,并积极发动亲朋好友、同事捐赠、借用等方式多渠道采购。大年初二,他到叶县农机仓库购买电动喷雾器;2月1日,他又跑赴叶县把恒海集团捐款的200斤高浓度84消毒液接收分发给各生产部门。他在市区和县城之间不知来回奔波跑了多少趟,经常电话接打的到耳鸣,虽然很多道路被阻、被封,但口罩、电动喷雾器、喷壶、含氯杀菌片等奇缺消杀物质总能第一时间顺利筹措到位。

“环卫职工每天收集的都是又脏又臭的垃圾,我们后勤保障人员再苦再难,都要想尽一切办法配齐,优先保障环卫一线人员的“生命线”,确保疫情前沿工作需要。”他是这样强调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一线抗疫的同志们让王飞时刻牵挂着……
“得知我们4个雾炮车司机由于家属院被封,为了完成辖区凌晨主次干道的雾炮药物集中消杀作业一直住在平安大道的停车场后,为了让我们能吃上热乎饭,他第一时间筹措冰柜和速冻饺子等食品及时送到停车场,解决我们吃饭难问题,真是把温暖送到职工的心坎上”,环卫四所洒水班班长赵鹏说。
“他一到我们卡点,首先是就是看防护物资配备情况、值班值守情况,了解卡点上人员的思想动态,为我们打气、鼓劲,我们更有激情坚守岗位了……”驻守培新社区的老党员王青格说。
锐意创新 冲锋在前
疫情期间,王飞与各所所长一起每天深入公厕、中转站,通过面对面讲解、现场演示、手把手教授等形式,耐心细致地向每一位环卫工人讲授防疫知识。另外,他搜集整理出环卫工人卫生作业工艺流程以及体温计使用方法等知识,及时分类发布到局公众平台及各部门工作群里,默默为广大职工筑起一道坚固的思想防线。
“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王飞更多的是创新开展工作。”疫情来袭,口罩使用量大增,而废弃的口罩一旦处理不慎,非常容易造成二次传染。在他的倡导下,于2月1日在辖区25座中转站设置了废弃口罩专用收集容器,这是平顶山市第一个设置废弃口罩专用收集桶的地区。
王飞说,“疫情防控工作是重中之重,同志们一直在环卫一线忙着,我这不算什么?我要全力做好后勤保障,为大家服好务”。在疫情防控工作面前,他和环卫一线的同事,一直坚守岗位,用一个个24小时的守候,呵护着疫情下的“洁净新华。”
(映象网平顶山热线:180 3758 5596 投稿邮箱: lxy3880@163.com 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 0371 9699)